科研快讯
科研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快讯 > 正文
潘怀平教授撰写的文章在《光明日报》评论版刊发
发布日期:2021-06-18阅读量:

6月18日,《光明日报》评论版刊发了我院潘怀平教授撰写的《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文章。潘怀平教授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释放了要以强大的监督力量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烈信号。明晰监督职责、突出政治监督、明确监督重点、压实监督责任、细化监督措施、健全制度机制为有力举措,把党章党规有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把实践中有效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性规范,旨在形成系统化的党内监督制度链条,着力破解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难题。

破解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难题,必须搞清领导职责与监督职责的关系。《意见》首先指出了“要从政治上认识领导职责包含监督职责”。这样有助于改变那些割裂领导职责与监督职责的认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把监督职责有机融入领导职责,切实把监督责任扛在肩上,做到知责、尽责、负责,敢抓敢管,勇于监督。破解了“上级党组织如何领导和监督下级党组织”的实践难题,要求落实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责任,把管理和监督寓于实施领导的全过程。廓清党委(党组)的“责任田”。要求党委(党组)切实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措施管用、行之有效。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必须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自上而下的监督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要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重点解决中央和省级党委管理的“一把手”监督难题。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既要加强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又要督促省级党委加强对下级“一把手”的管理。这既能有效增强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监督的协同性,又能实际克服“上级监督太远”的突出问题。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要突出政治监督。在“一把手”党纪政务处分的通报中,“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问题频频出现。显而易见,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政治监督,至关重要。《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了重点强化政治监督的具体内容。其中,把“对党忠诚,践行党的性质宗旨情况”的监督摆在政治监督的首位,“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监督体现了政治监督的时代要求。

加强对“一把手”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意见》突出了对“一把手”常态化监督的重要性,明确党委(党组)、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要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的重点。要让“一把手”成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这就需要中央组织部重点强化对省级党委、中央单位“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巡视巡察工作的重点任务是紧盯“一把手”。巡视巡察组要重点强化对党组织“一把手”的监督。

加强对同级领导班子监督,要压实监督责任。同级监督一直是“老大难”。对领导班子中发现其他成员有违纪违法问题的,隐瞒不报、当“老好人”的,《意见》确立了连带追究责任制度,成为最大亮点。这既能有效防范“好人主义”“抹不开面子”“把自己当旁观者”的不良现象,又能实际克服“同级监督太软”的突出问题。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要建立决策科学、执行坚决、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防止出现决策“一言堂”甚至“家长制”问题。《意见》强调,坚决防止以专题会议代替常委会会议作出决策,坚决防止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决不允许领导班子成员将分管工作、分管领域变成不受集体领导和监督的“私人领地”。这就是要严格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基本原则,以有效的监督促使“一把手”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必须用刚性制度管住“关键少数”,确保“一把手”正确用权、廉洁用权、以身作则,切实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工作生活习惯和行动自觉,这样方能把中国特色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链接地址: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6/18/nw.D110000gmrb_20210618_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