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传承文化薪火,筑牢民族意识 ”专项计划 | 走进多彩宁夏,感受非遗文化
发布日期:2023-08-24阅读量: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承载着人民智慧,映射着时代记忆,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承载着一方的灿烂文明,其中不乏大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无声地传达着民族的思想与智慧。为了深入探索非遗文化,西北大学寻脉文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民俗文化盛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实地调研。

汇集体之思 锚调研方向

实地调研前,队员们与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接,并通过线上腾讯会议、语音电话、线下讨论等方式开展相关素质培训,商讨前期的框架、具体职责分工等相关细节,明确每日的调查目的和内容,为调研工作做好准备。

于民俗展馆 感独特风情

820日,实践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宁夏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展厅参观学习。

该展厅借助新颖多样的展陈手段,通过出土文物、照片、文字、模型等表现出宁夏人民在宗教、生活、文化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通过讲解,队员们对宁夏的民俗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为深入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情况打下坚实基础。

近群众心声 谈非遗现状

推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不仅要靠传承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解大众对于宁夏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的态度和想法,实践队员们对路人进行了随机采访。

在采访中,一位带着孩子母亲谈到,现在的电子产品相当丰富,孩子们静不下心来感受“慢”下来的“文遗”,这是相当遗憾的事。她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像博物馆一样可以亲身体验文化的场所,让孩子能够有切身实地的参与感。“在全社会营造传承‘非遗’、了解‘非遗’的氛围非常重要,只有潜移默化地熏陶给下一代,非遗文化才能更富有生命力。”她郑重地说道。

一位来自浙江的14岁学生对非遗文化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我们学校会有非遗进校园活动,但是我觉得这种程度是完全不够的。我希望能有更多更切实的举措来宣传这种民族文化,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

在谈及“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时,他表示,“我了解有很多‘非遗’文化发展面临困难,但我觉得这都是暂时的,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大家一定会越来越关注‘非遗’文化!”展望“非遗”的未来,他双眼放光,跟团队成员畅聊“非遗”的发展蓝图。

但遗憾的是,当被问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措施(如实施相关的法律条例、开设培训班等),大部分人表示对其了解程度较浅。

通过参观博物馆、采访路人等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宁夏的民俗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深刻的认知。在采访的过程中,尽管大家来自不同年龄、群体,但大部分人都认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很重要,也很乐意去关注,只是限于平台、渠道等因素而难以实现。纵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在现实的问题面前,也面临推广宣传效果不佳、相关法规推行难、产权争议大、传承保护程序不明等问题。在众多民俗文化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次“消失”的今天,如何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如何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如何让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也是为非遗、民俗寻求良性治理思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向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