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厚重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筑牢信仰根基,在西北大学法学院党委组织下,学院组织员、本科法学支部书记吴怡老师带领第471期入党积极分子共40人前往陕西省考古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触碰历史印记,筑牢信仰根基”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党日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的厚重感中汲取信仰力量,在文明的光辉中坚定法治信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的“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和“文保科技”四个展厅,重温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代社会制度、礼法文化与文明秩序的演进脉络。讲解员从考古实践的艰辛与坚守谈起,带领同学们理解“考古不仅是挖掘文物,更是探寻文明与法理的根基”。面对一件件承载千年记忆的展品,青年学子从考古视角感悟文明脉络,在文化自信中汲取前行力量。

同学们沿着时间的长河,沉浸式感受华夏文明的灿烂绵延。体悟先民对秩序与美的最初追求;洞见古代社会对礼法制度的确立与信守。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低语,诉说着一个文明如何在时间中淬炼出秩序与规范,孕育出“礼以成法、法以正德”的文化智慧,中华法治思想自古以来便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陕西省考古博物馆承载着中华文明探源的厚重记忆,记录着数千年中华民族不息的精神血脉。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辉煌,更让信仰与使命在一次次凝视中愈加坚定。法学院党委将持续推动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把课堂延伸到历史现场,把信仰根植于文化沃土,引导青年学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法治信仰,厚植文化自信,把“法治担当”与“历史使命”融入青春实践,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学生感悟
步入陕西考古博物馆,历史触手可及。凝视着上官婉儿墓志上娟秀又刚毅的刻痕,一位唐代女性的才情与抱负穿越时空;面对西周青铜牺尊古朴雄浑的造型,先秦礼乐文明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些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是先民智慧与中华文明源流的生动见证。此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坚定的信仰根基,正建立在对这段辉煌历史的深刻认同与文化自信之上。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定当从这些历史印记中汲取力量,筑牢理想信念,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本科支部杨欣雅
漫步陕西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如打开的历史长卷,周秦青铜的雄浑、汉唐陶俑的灵动、秦汉简牍的墨香,次第铺展三秦大地的文明脉络。仰韶彩陶的漩涡纹藏着先民智慧,法门寺秘色瓷的釉光映见盛世气象,每一件文物都是考古工作者用坚守破译的文明密码。驻足观赏时,仿佛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既惊叹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更深感考古工作对还原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价值。此次参观不仅丰富了文化认知,更激发了作为西北学子扎根本土、传承中华文脉的责任与热情。
——本科支部石启睿
本次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实践教学活动,使我在触摸历史印记的过程中深受震撼。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文物,无声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灿烂辉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先民创造的智慧。这次参观活动不仅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雄辩地证明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底蕴何其深厚,这让我从中汲取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我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我将把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感悟,转化为筑牢信仰根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实际行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尚德支部昝清源
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如同踏上一场文明溯源的旅程。西周铜轮牙马车的精巧结构、李倕冠饰复原的细腻工艺,还有展柜里静静陈列的考古工具,都在无声诉说着考古人“拂尘见史”的坚守与执着。展区内,从土层剖面到文物修复过程的呈现,让沉睡千年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不仅被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震撼,更被考古人严谨求实的精神打动。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熏陶,更让我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未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践行责任,传承好历史文脉。
——厚德支部付一含
这并不是第一次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了,但依然震撼人心,让我深刻体会到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物对话。作为中国首家考古专题博物馆,它并非简单陈列文物,而是通过“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大篇章,系统揭示了考古学家如何从泥土中探寻文明密码。博物馆中大多数文物是出土后首次展出,那些复原的考古现场和运用科技手段重现的文物修复过程,生动讲述了考古工作者如何让尘封的历史焕发光彩。这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了各个朝代的风采,更对考古工作者的严谨奉献精神充满敬意,需要用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待工作,始终与党同频共振。
——笃行支部王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