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下午,西北大学法学智能体联合实验室第二期训练营结营仪式在长安校区西学楼北0904会议室隆重举行。法学院党委书记李一凡,院长王思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康,法学院副书记丁晓雯,副院长代水平、许博、崔玲玲,以及湖南省码农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实验室主任洪新敏,公司总监、实验室副主任叶欢,公司工程师、实验室讲师徐林、邱光兆、陈鑫、陈朝倍,寒假训练营班主任高小芳,第二期训练营的全体学员等90名师生共同参加,仪式由法学院副院长崔玲玲主持。

结营仪式的重磅环节是学员展示成果。经过一个月系统的司法AI课程专项训练,在实验室讲师的悉心指导下,全体学员分为六个小组,高质量完成了“法律智能中枢”“多NPC交互引擎驱动的司法云庭”“法智云播:司法数字人智播间”“债权显微镜: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穿透报告”“智法寻踪:债务人执行线索AI挖掘与执行策略分析”和“AI挖掘企业财产线索与执行策略分析”六个项目成果。评委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康教授、赵万青副教授,法学院武建敏教授、刘建仓副教授、卞辉副教授担任。
在主持人宣读完评分规则之后,六个小组依次展示成果。
“法律智能中枢”项目打造了独特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工商信息提取及自动生成、财报自动抓取及生成、舆情动态分析、类案精准检索、法律文本自动翻译等八大核心功能。项目亮点是完成"需求预判-智能匹配-动态修正"服务闭环,支持PC、移动端的无缝衔接。

“多NPC交互引擎驱动的司法云庭”项目旨在革新法学教育场景,基于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打造的3D虚拟法庭,突破传统模拟法庭局限。项目设置NPC交互系统,学员可通过角色对话还原案情细节,项目内置案件争议焦点自动辩论功能,可自动根据案件争议焦点构建攻防推演流程。

“法智云播:司法数字人智播间”项目主要针对法律传播痛点,开发多角色数字人。法律知识主播,“7*24”小时直播普法,解决传统主播精力限制问题;AI课程助教,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块,拆解法学与AI融合的学科壁垒;语言自动生成起诉状等法律文书,帮助法律从业人员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债权显微镜:上市公司债务风险穿透报告”项目运用影刀RPA、DeepSeek等技术穿透企业关联网络,揭示千亿房企债务危机中的资金运作异常,检索分析出三级嵌套关联企业47家,发现跨境资金池违规操作等核心线索。最终,通过Coze构建资金流向图谱,提出实质合并破产、股权冻结等可行性方案。

“智法寻踪:债务人执行线索AI挖掘与执行策略分析”项目以AI技术重构债权追索路径,运用影刀自动化抓取裁判文书,结合Xmind可视化分析股东社会关系与资产网络。最终,提出追加被执行人、执行对外债权等六套执行方案,并论证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空间。

“AI挖掘企业财产线索与执行策略分析”项目验证了"数据穿透+智能推演+动态响应"的三维执行模式,通过AI扫描10万+文书锁定6家关联企业,股权模型揭露3处代持资产,冻结1.7亿元核心技术专利包。并发现境外关联企业2家并启动跨境执行程序,通过类案推演系统将执行周期缩短40%。

各组精彩的展示结束后,评委代表武建敏教授对各组成果和表现进行了点评。他说到,“本次结营仪式让我对AI技术的司法应用完成了从抽象认知到具象落地的跨越。”他特别提到,西北大学与码农链公司联合打造的“法律+AI”实验室,成功破解了传统法学教育的痛点,使技术思维与法律逻辑在实战项目中深度融合。

在主持人宣布打分结果之后,仪式进行到颁奖环节。
法学院副书记丁晓雯、副院长代水平为马幸允、郭筱瑜、昝清源、万佳诚四位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荣誉证书。

法学院党委书记李一凡为“法啾啾”和“重案七组”两个小组颁发了优秀小组荣誉证书。

法学院院长、联合实验室主任王思锋与湖南省码农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合实验室主任洪新敏共同为顺利完成训练营课程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训练营学员代表郭筱瑜分享了文科生跨界征服AI技术的独特历程,她深有感触的表示真正理解工作流原理后,AI就再也不是黑箱魔法,而是可驾驭的新质生产力工具。

随后,洪新敏主任发表讲话。首先高度评价学员们的表现,他指出,本次寒假特训,恰逢乙巳年春节,冬寒料峭,同学们破晓而出、戴月而归的治学精神,是对法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热爱与执着,诠释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卓越的追求,展现出强大的学习定力与坚韧毅力,体现了“公诚勤朴”的西大精神。洪新敏主任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训练营是技术与法律的深度交融,更是对未来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随着DeepSeek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法律文本分析、案件预测、法律知识图谱构建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法学研究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实验室还将引入法系统工程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法学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方法论指导。通过法系统工程学的研究,实验室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法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为法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我们共同迎接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迎来的变革机遇。

实验室联合主任、王思锋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两期法学人工智能训练营的成功举办,是西北大学法学院在“新文科”建设中积极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等院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工智能专业机构跨专业深度协同育人的重要成果。法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法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他指出,法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课程设计,推进法学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法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建设法治中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数字法治建设的关键窗口期,西北大学法学院通过持续深化“法学+AI”的教学改革,正在锻造新一代法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实战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系统思维为内核的培养体系,旨在主动适应技术变革,推进法学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为构建智能司法新范式注入强劲动能。
